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无人艇驶进稻虾田 青春力量播撒科学光

发布时间:2025-08-06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

盛夏七月,暑气蒸腾着皖西大地,安徽霍邱县连片的稻虾田里,碧绿的稻禾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一群身着蓝色实践服的年轻人格外醒目——他们是来自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志电先锋"实践团队的师生。在团总支书记阳丽的统筹指导和睿航无人艇团队负责人刘源老师的专业技术带领下,这支汇集了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优秀学生的实践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艇技术,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特殊"客人"。这款凝聚着师生心血的智能无人艇,历经上百次设计调试,从实验室走向农田,承载着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期待。

一、科技赋能农业:无人艇试水打开新视野

7月3日,团队到达当地后,开展无人艇科技助农活动,通过与当地村委会交流、采访当地住户调研农业现状和进行无人艇下水试验,探索无人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首先,团队与当地村委进行了见面会。会上,村书记详细介绍了当地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如灌溉效率低、稻虾养殖水质问题、农田监测人力成本高等。团队则分享了无人艇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提出利用无人艇进行智能灌溉、水质监测、精准撒料等方案,引起了村委会的浓厚兴趣。双方就合作方式、应用场景等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共同推进无人艇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试点应用。

霍邱县作为全国知名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模式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日常养殖中,虾田水质监测、虾苗分布勘察等工作多依赖人工,不仅效率低,还存在数据误差大的问题。

“我们研发的这款无人艇,搭载了水质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和GPS定位系统,能自动完成水域巡航、水质参数采集与回传等任务。”技术负责人刘人恺同学介绍道。

在孟集镇的稻虾养殖基地,无人艇一亮相便吸引了虾农们的关注,随着团队成员在手持仪器上轻点操作,无人艇平稳驶入虾田水域,开展了撒饲料作业和水质检测作业。

“以前测水质要划船取样,一趟下来一身汗,现在这小东西在水里跑一圈,啥数据都出来了,太方便了!”虾农王大叔笑着说道。团队成员还根据无人艇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农户提供了针对性的养殖建议,如调整投喂量、优化换水周期等,帮助他们科学管理虾田。

7月4日,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小课堂。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现场演示,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亲自动手,组装简易的升旗台、小台灯等科学用具,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原理,感受科学的魅力。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场地。

“大家知道为什么小船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台灯亮起来的时候,电是怎么跑的呢?”课堂上,志愿者们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科学问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趣味动画,把浮力、电路等抽象概念讲得浅显易懂。最让人期待的是现场演示环节:用吸管和气球制作的“喷气小车”一推就“嗖嗖”往前跑,装满水的纸杯扎孔后形成的“小瀑布”让孩子们惊呼连连,简单的实验现象里藏着的科学原理,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变得清晰可触。

到了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更是按捺不住兴奋。在志愿者的手把手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齿轮、导线和塑料零件,一步步组装简易升旗台——当亲手拼接的小旗杆在滑轮带动下缓缓升起迷你国旗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光;组装小台灯时,看着自己连接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暖黄的光,不少孩子举着作品向同伴炫耀:“你看,我的灯亮啦!”

整个活动室里,孩子们的提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有的孩子追着志愿者追问“为什么齿轮会转”,有的举着没组装完的作品跑来请教,还有的互相展示成果,叽叽喳喳分享着动手的快乐。志愿者们也被这份热情感染,耐心解答每个问题,帮着整理零件、检查电路。两个小时的课堂结束时,孩子们抱着自己的“科学小发明”不愿离开,拉着志愿者的手问:“哥哥姐姐,你们明天还来吗?”

此外,团队还向孩子们介绍了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孩子们被无人机在空中灵活飞行的姿态所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活动结束后,团队向孩子们赠送了两台简易无人机和各种科普教育书籍,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行程最后一日,调研团队走进霍邱县花园镇,聚焦当地鹅肝特色产业展开深入调研。在牧康鹅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团队实地探访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产业运营模式与发展成效。

调研发现,该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有效带动村民收入显著提升。团队负责人表示,花园镇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的实践极具借鉴意义,后续将梳理调研成果,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针对性建议,助力乡村特色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里,大学生们的足迹遍布霍邱的田垄与村舍:在稻虾共作的田间记录亩产数据,在牧康鹅业的车间观察鹅肝深加工流程,在村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帮孩子们辅导功课。这些亲身体验,让他们从稻穗的饱满里读懂产业振兴的分量,从村民翻新民居时的笑容里触摸乡村振兴的温度,对“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千家万户的好日子”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上一篇:
下一篇:缅怀英烈忆初心,传承精神勇担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