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团学要闻

青年走进乡村:一场跨越田野与课堂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9-19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

这个夏天,一群身穿实践服、脚踩运动鞋的青年,背着相机、拿着采访本,走进了安徽的亳州、蒙城。七天时间,他们从纪念碑下到田间地头,从中药饮片车间到电商直播间,用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记录现实,用青春回应时代。

这,就是安徽新华学院“新华园青年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在纪念碑前,汲取信仰的力量

7月1日清晨,实践队来到亳州市皖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巍峨的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字金光闪耀,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庄严与沉重。

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走进展厅,一幅幅泛黄照片、一段段文字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信仰。现场,队员们还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面对历史,我想把这份震撼化作今后行动的指南。”文化与传媒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匡灿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红色教育,筑牢信念根基;青年力量,在铭记中汲取前行的方向。


在清晨公园,打出文化传承的新节奏

“前扑如虎,回身如风。”

7月2日清晨,新华园青年实践队身着传统练功服,在曹操公园习练五禽戏“虎式”。

阳光洒在身上,动作刚劲有力,年轻的身体里藏着千年非遗的脉搏。

“以前只在书上见过‘五禽戏’,没想到练起来这么有感觉,筋骨舒展、精神集中,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潮’!”文化与传媒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晓倩同学笑着说。

这是一次非遗技艺的青春演绎,也是“文化自信”的一次落地生根。


在“药都”亳州,探寻中医药的现代活力

药香四溢、人声鼎沸。

队员们走进康美药材交易市场,被成排摊位和密集的人流震撼。“这才是真正的中药材‘江湖’!”文化与传媒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张慧欣同学边拍照边记录着。

随后走访永刚饮片厂,看到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工业的深度融合。智能清洗机、微量检测技术、标准化生产线......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同框”,让人耳目一新。

“原来黄芪可以做成饮料,枸杞还能变成即食片,太有创意了!”实践队员在与企业工程师互动后感慨,中医药在创新中焕发了新生。

 

在电商直播间,让“土特产”飞入万千屏幕

7月3日,实践队来到蒙城县电子商务孵化园,上演了一场“大学生带货助农”大直播。

贡菜干、西瓜酱豆、椒麻鸡……一件件“地道安徽味”在镜头前被生动讲解,直播间互动热烈,点赞数破3万。

“这是我们蒙城的西瓜酱豆,不添加防腐剂,吃起来特别香!”主播小朱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展示产品。

“原来电商直播不是‘随便说说’,需要选品、剧本、灯光、互动,每一步都要考虑受众。”这场直播,不只是销售,更是一次“课本+现实”的沉浸式教学。

在芍药基地与田野深处,看见农业的“新模样”

“你们看,这一亩芍药,能出两千多公斤鲜品呢!”

在芍药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中,这种药食两用植物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力军。通过“万企兴万村”项目,合作社引入数字农业平台,实现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引来返乡创业青年,打造起一条“药材+加工+旅游”复合型发展路径。

而在双鹿村,滴灌技术、特色种植、品牌农业……一个个“乡村样本”向青年学子展示了农业的现代化面貌。


 

写在最后:这片土地,也在记录你们的青春

七天,奔波于亳州与蒙城之间;

七天,从烈士纪念碑到电商直播间;

七天,青年走进乡土,也让乡土走进青年。

社会实践不仅是一项教育活动,更是校地共建、人才共育的重要平台。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亳州市相关单位、蒙城县电商园区、永刚饮片厂等多方支持。未来,新华园青年实践队将继续在“非遗+”、中医药、直播助农、特色农业等领域深耕探索,以“青春之我”,回应时代之问。

青春的热度,正在乡村这片广袤大地上持续升温。我们相信,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不只是青年看见了乡村的未来,乡村也看见了未来的青年。

上一篇:
下一篇: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六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